
156 3820 6333
擠壓造粒法在化肥行業上的應用起始于上世紀50年代對氯化鉀造粒的研究,直到80年代初,復合肥的擠壓造粒法才得以工業化生產并迅速推廣。現在擠壓造粒工藝已成為復合肥造粒技術的發展潮流。與傳統的濕法造粒不同,擠壓造粒工藝則避免了干燥過程,因而降低了能耗和成本,并且沒有污染物排放,是一種節能、環保的造粒工藝。擠壓造粒是借助于機械壓力而使物料(原則上不起化學反應、并經配比的粉料混合物)團聚成型的造粒過程,亦稱干法造粒。干法造粒工藝由于節能、環保,近些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。
1 貯存、計量、混合
當產品是復合肥時, 用間歇式混合操作,配方中的各組分原料在稱重倉內稱重,達到配方要求后,全部加入間歇式混合器中混合。而單一肥一般是連續計量和混合。無論是連續還是間歇式混合,混合器的類型許根據化肥的配方和配方中的組分來決定,為了保障微量元素的顆粒分布均勻,應選用高強度的混合器。在加入新料時,應將經破碎和篩分后的小顆粒返料在雙軸槳式混合器中與新料混合。一般循環物料與新料比介于1:1到2:1之間。
2 擠壓
混合后的化肥混和物要經過擠壓機擠壓,通過擠壓使物料成型。物料通過一個垂直螺旋加料機加入兩個相向旋轉的擠壓輥之間,在擠壓過程中,物料的受壓逐漸增大,當輥逢 時,擠壓力達到 ,然后又迅速減小,直到0。在擠壓過程中,混合物料的密度能增大1.5~3倍,擠壓后的產物一般是一塊厚5~20mm的板料。
3 破碎、篩分
進一步破碎(二級破碎),然后再繼續篩分;產品顆粒則進入修整工序。
4 修整
通常情況下, 終成品需經過一到兩步的修整。不規則形狀的顆粒有時要經過磨圓滾筒將邊角等處磨圓。在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細粉應通過篩分(一層篩網)后循環。進一步修整時,一般還要加入結塊劑。經過修整后的成品是在一定粒度范圍內的粒狀肥(如2~5mm),它們有一定的強度,每個顆粒的組成與所需的配方相同。顆粒的強度可以通過化肥專用的測試方法來確定。



